——高三英語組抗疫工作紀實
義無反顧 聽安排
2022年3月,命運多舛的2022屆高三生終于可以坐在教室里正常學習了。正當老師和學生們都摩拳擦掌準備努力拼一場時,受周邊縣市影響,為了師生健康安全,保障正常的高三教學,學校被迫實行封閉管理。大家都知道英語組女老師多,幾乎都是母親,都上有老下有小。然而,疫情大如天,盡管焦麗勇、朱寧、吳艷、李曉云、黃立榮、宋會軍、王召霞、孫翠敏等老師都是兩個孩子的母親;盡管陳楠、白廣闊、馬立明等老師有身體不適;盡管于秋紅、柳建彬、李偉麗、馬文加等老師,神經衰弱睡眠不好;盡管馬文加、賈飛、張紅珍等老師家里有生病的老人需要照顧,但他們都毫無怨言,毅然決然地聽從學校安排吃住學校,陪學生們度過高考前的關鍵時刻。
熱愛事業 為學校
英語組的掌舵人——焦麗勇老師。作為英語組的組長,她及時對高三英語教學進行精心謀劃安排,確保教學工作順利、高效開展。她認真組織每次教研活動,并把歷次考試中學生存在的問題在教研上加以總結,把學生的易錯點加以糾正鞏固。她專心研究高考命題、高考真題、模擬試題以及評分細則,使老師和同學們都明白高考怎樣考,題應該怎樣做。她及時印制考前詞匯必背,整理試題學案,使學生的各項復習更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。所有的努力使得學生經過二三輪復習,在做題技巧和寫作上都有大幅提高。老師們覺得有焦老師在,心里就有了主心骨。不管高三的工作有多累,有多苦,她總是精神飽滿的出現在校園,就像一個精力充沛的鐵人,并把身上的正能量傳遞給周圍的老師和學生。
拼命“三娘”——朱寧老師。朱老師既是高三英語組長又是班主任,封校時間比一般老師要更長。雖然家里既有上幼兒園的孩子需要照顧,又有小升初的孩子需要輔導,可為了陪伴她們班的孩子,為了全校英語組的教學,她義無反顧選擇留在學校。她把對自己孩子的思念和愧疚藏在心里,工作起來風風火火。視頻課期間,她負責高三48個班的英語視頻播放安排,有時還要開廣播給整座樓講課。除了英語組的視頻,她還要播放班里其他學科的視頻,在教室一盯守就是一天。同時,她還要盯守午自習,晚上還要查學生就寢,有時還要給學生做思想工作,每天一忙就要到深夜。這樣忙碌的她,每天依舊精神百倍的站在學生面前,真是英語組中的“拼命三娘” 。
朱老師的干勁是一方面,也有女性特有的溫柔。作為班主任,她心系學生,對學生的情況觀察細致,處理得當。封控期間情況比平時更要復雜,朱老師配合李校長智斗省外的癡情男孩,保障了學校的師生的安全;半夜陪著摔斷牙的同學看牙;陪著突發面癱的同學去針灸。為了孩子恢復的快,不影響高考備考,又四處打聽到了偏方膏藥,給孩子貼膏藥,換膏藥,孩子恢復得又快又好,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學習,這也令家長非常的感激。
鐵漢柔情“猛飛師”——賈飛老師。在英語組中,有一個長相魁梧的老師,同組老師都親切的稱他為“飛師”。他的父親身體患病,他本人也有腰間盤突出和胃病,住在學校對他的身體本身就是一個挑戰。但是他知道,他的家庭重要,班里的學生和家庭更需要他。他既是小實驗班的班主任,又是級部主任,疫情期間增加了很多平時沒有的工作,可以想象他有多忙。不僅要忙著學校的防疫工作,還要忙著級部防疫的各項工作安排,還要忙班級的工作,經常是不能按時吃飯,常是冷一口熱一口,饑一頓飽一頓的沒有規律,以至胃病復發,胃里出血,醫生說是嚴重胃潰瘍,需要休息和調整飲食?伤赐瓴∫琅f回到學校,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,從來沒有因為病而耽誤工作,依然像個猛張飛一樣努力的工作著。
兩進方艙的“白玫瑰”——白瑞仙老師。她是個特別善良能干的英語老師,也是一個非常認真負責的班主任。她教學認真成績優異,班級管理優秀。當面對封校時,她勇挑重擔。她說自己孩子大些了,可以多做些工作。她用愛心陪伴她的學生們,關心每一個學生的心里健康。去年暑假由于陪學生打疫苗,她住進方艙進行醫學觀察。由于今年的特殊情況,她又一次和學生一起進駐方艙。雖然身在方艙,但學習一刻也不能放松,她積極制作課件,錄視頻課,發給在方艙的學生們。針對方艙的學習狀況,她積極地與同住方艙的學生溝通,做他們的思想工作,鼓勵他們學習。她時刻心里都裝著學生,她像一朵鏗鏘的白玫瑰,默默綻放,用她芬芳的人格魅力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。
以校為家的班主任——柳建彬、張銀亭、謝震等老師。他們比一般老師住校要早,他們不僅要安排班里學生的學習,還要注意學生的學習狀態,隨時做學生的心理工作。疫情的上報,填表作,制作健康卡,學考、高考報名,繁雜又費神,他們每項工作都圓滿完成。雖然每個學科都有居家老師們統一錄制的視頻,但是他們自己班的本學科教學都是自己親自講授。
由于疫情防控的原因,黃立榮老師臨時擔任了班主任一職,盡管是臨時班主任,她卻堅持每天查早讀和就寢,督促學生學習,在沖刺高考的關鍵時刻陪伴著學生。凡是班主任需要做的事情她都一一做好,并且很多事情都想在前面。4月14日學生返校時,在不確定原班主任是否能按時上班的情況下,在年級組沒通知她的情況下,她依然按照班主任的到校時間來到學校,查看學生的到校情況。
二孩媽媽團隊——吳艷、宋會軍、孫翠敏、李曉云、王召霞等老師。作為兩個孩子的母親,她們要么把孩子托付給家里的老人,要么交給不太會帶孩子的老公。朋友圈要么看見氣溫變化,家里找不到孩子該穿的衣服;要么姐姐照顧妹妹睡覺;要么爸爸又給孩子點了外賣吃,每每看到這些情況,媽媽們總是在晚上熄燈后,偷偷地抹眼淚。但是這些老師們有一個信念:雖然顧不上我自己的孩子,我要把愛傾注到身邊的孩子身上,讓更多的媽媽們放心:我會照顧好你們孩子的生活和學習。
互幫互助青年團隊——許煥方、馬文加、張宏宇、鞏延龍、黃立榮、王召霞、孫翠敏、陳楠、吳艷、宋會軍等老師。在其他老師請假期間,他們積極提出要給其他老師代課。陳楠的腿疼,王召霞的嗓子疼可以盯守班級,那么宋會軍和孫翠敏就可以上課,反正大家各盡所能,互相協助。高三的課多,作業多,卷子多,但是他們毫無怨言,他們深知我們英語組是一個團體,哪個班的成績也不能落下,哪個班的學生也不能放棄。
老當益壯教師團隊——于秋紅、白廣闊、馬立明、李偉麗等老師。他們都有身體的各種不適,但是為教育事業奉獻了這么多年,對南中有了深厚的感情。哪里需要就去哪里,在最關鍵的時刻,當然不會缺少了他們。真的是老將出馬,一個頂倆,他們的所在就是穩定軍心,讓老師們心里有底,更讓學生們心里踏實。尤其是張紅珍老師,由于高三教學的需要被調到高三,欣然接受;由于疫情需要住校,毫無怨言。張紅珍和焦麗勇老師這兩家人,都是經歷過非典和新冠兩度夫妻封校的老師,對學校的感情,對學生、對事業的熱愛從行動中滿滿的體現出來。
英語組感人的事情數不勝數。半月板撕裂的陳楠老師在封校前再次摔傷,但是封校的通知一下達,她克服常人難以克服的困難,堅持封在學校,并且認真教學成績優異。英語組最年輕美麗的媽媽崔笑,孩子才一周多,為了封在學校而給孩子斷了奶。孩子想媽媽了,只能在視頻里相見。孩子還不懂,媽媽此時的心里不只有他,還有許多需要他媽媽的孩子。
專心教學 為學生
住在學校里,沒有了家里的瑣事,增加了與學生共處的時間,老師們自然有更多的時間來關注學生。于老師、黃老師又在早飯期間盯守學生;吳老師、陳老師又在樓道里和學生談心;李老師、馬老師又在面批面改學生的試卷;鞏老師、白老師又在邊批試卷邊做著記錄;柳老師、謝老師、張老師又在給學生解壓。老師們吃住行都在一起,所以經常會出現,無處不教研,無時不在談論學生的情況。吃飯的時間也可以分析英語中做過的文章,躺在床上也交流一下學生的學習。
英語組老師們的這些小小奉獻,雖不能跟抗戰在疫情一線的白衣天使相比,但高考關系到每一位考生的命運,甚至影響到每一個家庭未來,三千多個考生,就是三千多個家庭。為了不辜負三千多個家庭的重托,為了對學校的愛,為了摯愛的教育事業,他們勇于克服各種困難,面對這場人生的疫情考試,并力爭交上一份圓滿的答卷,成為抗疫校園中燦爛綻放的“鏗鏘玫瑰”。